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大课间活动方案
一、指导思想:
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》的精神,坚持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,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。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,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,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良好的条件。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,开发体育资源。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形成和方法,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,陶冶学生情操,提高审美素养,体现合作、自主、探究的教育理念。以大课间为辐射点,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,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,推动校园文化建设。
二、组织领导机构
组 长:钱彤 程学贵
副组长:傅杨 许明霞 贾 胜 张乃乔
组 员:任磊 高同宝 陈大春 姚俊 黄家伟 史俊超 徐勇 刘亚辉 褚夫高
三、活动时间:
每周一至周五,上午第一节课后,8:45—9:15大课间活动,时间30分钟。
下午第二节课后,3:10—3:40大课间活动,时间30分钟。
四、活动内容:
1、春夏季晴天室外项目:
上午课间活动项目为广播体操、跑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项目。
2、秋冬季晴天室外项目:
上午课间活动项目为广播体操(啦啦操)、跑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项目。
3、雨天室内项目:
室内操、各班自创游戏等。
五、活动程序:
1、上午课间30分钟活动:
程序一:入场(7分钟)——各班集合整队(2分钟)——广播操(5分钟)——跑操(7分钟)——各班集合整队(2分钟)——退场(7分钟)
2、下午课间30分钟活动:
程序一:入场(7分钟)——各班集合整队(1分钟)——跑操(8---15分钟)——各班集合整队(2分钟)——退场(6分钟)
3、室内操活动程序:统一口令指挥准备(5分钟)——体委准备带操(1分钟)——室内操(5分钟)——室内活动(10分钟)——自主练习(5—9分钟)
六、活动组织
1、组织分工:
德育处:负责统筹安排,组织评价。
教务处:负责对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开发。
体育组:负责制定实施方案、场地安排、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活动;协助管理班级纪律、管理好场地纪律。
年级长:协调各班的场地划分,配合德育处对各班级进行监督检查。
团 委:配合德育处作好评价工作。
班主任:班级活动第一责任人,负责组织好本班活动,监督本班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及安全。
任课教师:分配到班,协助组织,参与活动。
2、组织形式:
以班级为基本单位,班主任、助理班主任和班干部组织,科任教师协助,在一块场地内开展广播体操、指定项目或者自选项目的活动。
3、组织要求:
(1)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,不得擅自改变地点。
(2)活动所需器材由学校统一安排。各班级可购买一些经济实用的器材(如跳绳、毽子、橡皮筋等)。
(3)跳绳(长、短绳)活动每个班级必须开展。
(4)各班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并对活动内容及器材进行创新,学校将在每年一次的体育节中组织比赛,对好的创新活动项目进行奖励和推广。
(5)自选项目由项目开发组提供,尤其是雨雪天气的室内活动,各班级选择,或者班级师生自创。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,但必须报体育组备案后方可开展。
(6)各班级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和音乐开展活动,不得延迟或拖延各活动时间。
七、活动管理
1、下课后班主任、班干部应及时将班集体带到指定地点,体育委员做好集合整队。
2、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,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。点名记录一周后上交到政教处。
3、活动中德育处、学生会对各班级进行抽查点名。
4、无故缺席三次以上的同学不能获得体育与健康课学分,经教育不改者报德育处,酌情给予一定处分。
5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,讨论大课间活动出现的问题。
八、评价
评价内容:出勤、组织开展情况、比赛等,纳入文明班级评比范围。
监督电话:84501691
体育组
2016.9.